為了提高大學英語第二教研室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教研室于6月7日在學2502舉行了“一師一優課”的教學診斷課活動。本次教學診斷活動主要圍繞《大學英語4》各層級課程展開,共有六位教師進行了說課和課堂教學演示,本次診斷課活動由公共外語課部副主任蔡喆老師主持。
蔡喆老師通過《大學英語B(4)》Unit 8 Go Traveling的教學設計展示,呈現了整體課程流程,重點闡述了關于“旅遊”話題的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和選材設計思路,提出通過案例诠釋“旅遊秩序”中的“和諧社會”理念、“景點垃圾堆積”中的“生态環境保護”要素,以及“景區消費陷阱”中的“法治社會”元素,為本單元的授課提供了思政融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高莉莉老師講授了《大學英語A(4)》Unit3的課程内容。在教學内容的組織和設計上,高老師注重語言的實際應用與運用,通過具體的實例結合PPT進行案例講解,讓教師們了解到英語的實用性和應用價值。同時,高老師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内容,從“企業家精神”入手,闡述了本單元的課程思政的融入過程。
周馥郁老師突出了團隊合作和學術探究的精神,在教學中通過小組讨論和呈現,讓教師們了解了問題的解決方式和規則。學習英語需要不斷地與他人合作,與他人交流與協商。周老師的課堂給學員們帶來了寶貴的團隊合作與探究功夫。
陳默老師則注重語言背後的文化内涵,通過講述教材中的生詞、短語,将中國特色文化元素與英語語言知識有機融合。此外,陳老師的課堂非常活潑,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拓寬課堂教學的信息呈現方式,為教研室的老師們展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
幾位老師展示後,教研室全體教師就本次參加教學診斷老師的課堂展示進行了進行互評。教研室的老師們紛紛就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效率、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等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和意見,問題主要聚焦于授課過程中的交互有效性和課程思政元素“潤物無聲”的融入方式。在教學交互中,主要的問題是個别教師的互動方式過于單一;在教學方式上,部分教師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單向講授,未能充分應用線上設施和網絡資源。在課程思政的融入中,個别教師授課存在思政元素融入過程比較生硬,思政内容比較零散,這些都是影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運行效率的關鍵因素,應成為大學英語日後教學改革和教學研讨的重點内容,形成“研—學—教—改”的教學閉環。
通過本次教學診斷課活動,老師們不僅解決了一些教學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了個人和團隊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為大學英語第二教研室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老師們獲得了新的經驗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