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9日,商務英語應用教研室分别在學2406、學2405和學2506進行了3次磨課。這3次磨課主要結合課程方案考查了教師們的授課方法、教學目标、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效果,尤其考查了授課過程中是否有意識地融入了課程思政元素。
在3月7日的磨課中,陳雪老師講授了商務英語(專升本)的《高級商務口譯》課程中的商務談判口譯記法技巧和詢盤過程,注重了時時地互動并安排了生動的role-play和group work等活動。劉琴老師對《跨境電子商務概論(英)》課程中的詢盤定義與分類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對傳統貿易中詢盤與跨境電商的區别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陳老師強調在做談判口譯過程中,要處處維護本國的形象和體現平等互惠的原則;劉老師強調在跨境電商的活動中,要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不能損公肥私。
在3月8日的磨課中, 裴沁老師對商務英語(專升本)的《國際貿易制單》課程中的報關單證和運輸單據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并現場做了實操演練。張菁華老師對《高級綜合商務英語2》中的“Economic Watch”一文進行了篇章結構分析,尤其講解了段落之間的起承轉合以及文本段落中的語義和句法。裴老師強調商業活動要符合商業倫理規範,誠信守法;張老師強調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迅速崛起打破了西方“一元論”的神話,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被發達國家學習,因此大學生應該增強民族自信,為大國崛起而奮鬥。
在3月9日的磨課中,李莞婷老師對《國際劍橋商務英語》中的“promoting products and brands”一文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講解并就“産品和品牌推廣”的主題組織了現場的讨論。李老師思維開闊,旁征博引了現實中的實例,尤其例舉了大量民族品牌的推廣方式,授課内容非常接地氣。陳丹丹老師對《英語語言學導論》中的詞與形态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區分了實詞與功能詞并梳理了詞素的種類。陳老師理論功底紮實,從詞源的角度對詞語的演變與發展娓娓道來,使得原本枯燥的語言學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李老師強調每個城市都應有自己的産品和品牌特色,國内的精品在走向世界的過程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播,産品的流通是文化傳播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宣傳産品和品牌的時候要體現出自己的本土文化。陳老師強調中西語言的差異在于文化和思維的差異,在學習西方語言的同時,要警惕西方意識形态的滲入,要以中華民族文化為根基。
通過為期3天的磨課活動,商務英語應用教研室的教師們相互學習、共同探讨、相互督促,構建了一支團結、向上、銳意進取的教學團隊。此次磨課,如3月的春風吹開了教學之花,孕育着未來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