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3:00,公共外語課部按照學院的統一部署開展了科研工作坊活動。本次活動由公共外語課部副主任蔡喆老師主講,公共外語課部全體老師參加了此次科研工作坊活動。
本次科研工作坊的研究命題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的師生命運共同體研究》。此次工作坊主要從學校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框架出發,基于後疫情時代的高速信息化特點,結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及其學情校情特點,對教學活動中,尤其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師生角色重構路徑進行了探讨和分享。
蔡老師介紹:學校命運共同體是維護校園教學環境穩定長效運行的頂層契約,也是維系教學關系,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石。師生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通過共同積極投身教學活動而增強彼此作為課堂文化及教學關系維系者的信任感,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可持續發展。
而就目前的教育行業發展狀況來說,教師的身份和傳遞知識的權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深刻影響:首先,知識來源多元化削弱了教師的教學權威;其次,社會風氣世俗化動搖了教師的職業地位;第三,治理主體廣泛化壓縮了教師的能動空間;最後,師德問題放大化消耗了教師的人格資本。因此,當前我國許多學者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的重構展開了研究。而作為全校最重要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之一的大學英語本身在語言訓練、文化傳導、價值塑造上與課程思政有着天然的依存關系。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通識性本質也應與學生學習學科英語的工具性相得益彰,兩者在相輔相成的互促過程中強化師生命運共同體中的關鍵驅動因素—信任感的建立上。因此,與大學英語教學相關的科研工作重點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語言需求,尤其是其日後在求職、就業、深造過程中的語言工具性要求,在夯實學生的英語雙基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基于民辦高校學生的學情特點和基礎,構建符合我校辦學特點的在尊重學生個體學習差異的前提下傳導正确的價值觀,切實踐行“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精髓,為我校“應用型、重特色、國際化”的辦學宗旨起到應有的教學反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