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學院樓2506教室開展了新學期第一期科研工作坊。本次活動主要由陳媛副教授和阮廣紅副教授選定主題和大家分享,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全體專任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陳媛老師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典籍翻譯”。她從典籍翻譯的基本概念、 翻譯理論、翻譯技能和實踐這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并以文化典籍文本本身的分類與版本的鑒定為重點進行了分析,且結合相關實例講解了詩歌翻譯和典籍英譯理論建設。
陳媛老師和大家分享
阮老師分享的主題是“中國文學走出去困境下的譯介學研究”。她首先介紹了中國文化(文學)走出去的迫切性,“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中國的國策,事關國家的文化安全,中國文化(文學)隻有“走出去”才能讓世界了解中國、提升我國文化影響力和競争力,才能改變中國在國際話語權上的劣勢,才能利用文化影響力來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此外,她引用了大量數據陳述政府和出版機構所做的努力和遭遇到的困境。接下來阮老師介紹了譯介學的定義以及譯介學中的翻譯觀和外譯觀。譯介學理論最初是從比較文學中媒介學的角度出發,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出發對文學翻譯和翻譯文學的研究,關心的是翻譯作為人類一種跨文化交流的實踐活動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和意義。阮老師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将譯介學跟傳統翻譯研究進行了比照,并着重講解了譯介學的核心概念:翻譯文學和文學翻譯、創造性叛逆、譯入和譯出等。最後阮老師嘗試從譯介學角度出發,探索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經過分析,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步履艱難,原因在于其一:對文學、文化跨語言傳播與交流的基本譯介規律缺乏應有的認識;其二:不了解“譯入”與“譯出”這兩種翻譯行為之間的實質差别,不能把“譯入”理論簡單拿來指導“譯出”實踐。阮老師還介紹了拉斯韋爾的傳播學模式,從譯介的五大要素--譯介主體、譯介内容、譯介途徑、譯介受衆和譯介效果出發,探索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路徑。希望通過對“譯出”的實踐和理論研究,能夠讓中國文化(文學)不僅僅是“走出去”,而是真正的“走進去”。
阮廣紅老師講解中
經過兩位老師的講解,大家對典籍翻譯和中國文學走出去困境下的譯介學的研究領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未來科研也有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