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7日,由武漢科技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全國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研究高層論壇”在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成功舉辦。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55所高校的160多名專家學者、研究生參加此次論壇。我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牛培老師和劉琴老師應邀參加了此次國際論壇會議。牛培老師在分會場宣讀參會論文,并與現場專家進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院教師在論壇現場(左一:牛培,右一:劉琴)
本次論壇議題涵蓋大數據與語言學研究、認知語言學研究、語用學研究及社會文化理論、課堂教學、對話教育與二語習得研究等領域。此次論壇共設1場工作坊、6場主旨發言、5場分論壇,共40多場報告,内容豐富、形式多樣。6場主旨發言高屋建瓴,具有啟發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院長向明友教授在題為“我的語用觀:經濟分析語用學簡述”的主旨報告中介紹了其原創的語用學研究體系,即“經濟分析語用學”(Econopragmatics)。該體系綜合了經濟學的理性人思想、供給需求思想、心理學的苦樂觀思想、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言語交際觀,為研究包括言語生成和理解在内的言語交際行為提供了新的路徑。

論壇現場
武漢科技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宋紅波教授聚焦英語對話教學,對語言表達對話進行了哲學闡釋,并挖掘了其内涵特征。宋紅波教授以“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為例,分析了我國高校英語對話教學的實踐形态及達成路徑,提出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貫穿的原則:“在對話中,通過對話,為了對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應用語言學系教授 James P. Lantolf從“What i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hat to look? How to look? And why”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社會文化理論的關鍵原理和概念,為将社會文化理論用于二語研究提供了重要啟示。
華中科技大學徐錦芬教授聚焦二語課堂話語,重點概述了認知視角和社會文化視角下各種理論對課堂話語研究的貢獻。徐錦芬教授歸納了課堂話語研究的主流方法,提出了二語課堂話語研究的未來研究方向和趨勢。上海交通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常輝回顧了二語研究的發展曆程,詳細介紹了二語句法加工領域重要的理論模型和概念,以及運用這些理論模型時需注意的事項,為開展二語加工研究提供了有益啟示。華中科技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雷蕾教授分析了大數據給語言研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語言研究者如何有效應對這些機遇與挑戰,研究發現人們傾向于使用依存距離較小、句法更簡單的句子,證明了“最省力原則”。
26日下午,在5個平行分論壇上,40多名學者發言,與會專家評議。在平行小組分會場第五組: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研究論壇上,我校牛培老師以2019年的校級科研項目《基于移動信息化的二語隐喻能力持續對接研究——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例》為題宣讀了論文。牛老師指出隐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外語學習者除了注重基本的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學會外語思維,而培養隐喻思維,提高隐喻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和實現途徑。隐喻能力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語言基礎和學習自主能力亟待提高,教師需要精心進行整體化教學設計并引導整個學習過程。在移動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潮流之下,教師可以基于概念隐喻和語法隐喻理論框架,探讨構建一套立體的,多模态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移動信息化二語隐喻能力教學資源平台,以期學生在多模态學習資源的刺激下,順利構建隐喻思維和框架,培養隐喻理解力和隐喻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