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傳承保護竹溪剪紙調研團”圓滿完成了在十堰市竹溪縣的為期七天的非遺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特别是文化振興方面,通過實地調研竹溪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為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團隊成員由陳钊、王金秋、湯靜、唐柔、饒鑫宇、楊偉程六人組成,由肖琴老師擔任指導老師。他們帶着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走進了竹溪縣,探索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

圖1全體成員合影
竹溪縣地理位置獨特,曆史悠久,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調研團首先訪問了竹溪縣文化館,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了解當地非遺的保護現狀和發展情況。據悉,竹溪縣近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命名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85個,涵蓋了民間文學、民間音樂、傳統戲劇等多個領域。
調研期間,團隊成員不僅參觀了毛家窯陶器燒制技藝、竹溪山二簧劇目集、竹溪高腔等傳統藝術展示,還親身體驗了當地獨特的非遺項目。他們通過觀看制作過程、與傳承人交流互動,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圖2毛家窯陶器燒制技藝

圖3竹溪山二簧劇目集

圖4竹溪高腔

圖5棒燈舞
除了對非遺項目的調研,團隊成員還積極參與了志願服務活動。他們在文化館前台進行遊客登記、提供旅遊咨詢,并參與了後勤服務工作。這些實踐經曆不僅讓他們親身體驗了勞動的價值,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圖6和圖7 團隊成員進行書法示範


圖8志願服務文化館前台工作 圖9志願服務文化館後勤工作
竹溪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茶葉種植曆史而聞名遐迩。調研團還專程前往當地的茶文化旅遊區進行考察,深入了解了竹溪茶葉的種植、采摘、制作等全過程。他們通過實地觀察和交流,對竹溪茶葉的品質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圖10茶葉成品 圖11茶葉制作流程
此次非遺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了竹溪縣的非遺文化現狀和發展前景,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他們紛紛表示,将把所學所見轉化為實際行動,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次“三下鄉”活動,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的學生們不僅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更深刻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他們相信,在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竹溪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将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該報道在大學生雲報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