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方法
閱讀短文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的原則,按“全文、段落、句子、詞語”的步驟閱讀文章。可采用通讀、細讀和複讀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一般的閱讀方法是
1、快速浏覽所讀文章,注意文章的标題、副标題、引言,抓住整篇文章的主題思想。
2、大多數文章或段落的主題思想常常通過主題句給出,所以要十分注意文章和每一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
3、碰到生詞難句不要中途停頓,要通過上下文猜詞悟義,從整體去理解文章。
4、如果文章的主題不是以主題句形式給出,應從上下文連貫意思來理解全文,看作者主要談的是什麼,通過哪些方面進行闡述、最後總結、歸納出主題。
5、對短文所提供的線索或暗示進行分析、歸納和推斷。
(1)對精讀與泛讀二者兼顧,不可偏廢。 一方面,不能隻偏重精讀,忽視閱讀數量和閱讀速度的提高,不要一遇到生詞就迫不及待地翻查字典。 另一方面,又不可一味注重泛讀,隻顧提高讀速問題,一目十行,淺嘗辄止,滿足于對閱讀材料的一知半解,匆匆一帶而過,忽略語言基礎知識的日積月累。
(2)努力增加詞彙量,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盡量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面。
(5)學習、利用和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刻苦紮實地訓練,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效果。
(1)全神貫注地投入閱讀,分秒必争,克服急躁的情緒,注意合理分配有限的閱讀時間。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答題,如果萬一碰到個别難題,感到模棱兩可,一時難以取舍、無法解答時,應果斷暫時舍棄,繼續往下做題,以免過多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其他部分的答題。在答完其他各題後,可再返回到原先放棄的難題上來。 (2)閱讀理解的答題步驟一般是先看題,後找答案,盡快地掃視浏覽題目,了解題目的要求,把握中心意思。然後帶着考題的要求到文中找讀,盡快尋找到文中有關部分,做到選擇答案時緊依原文,有的放矢,取舍有據。 解答文章寓意或隐含意義等問題時應按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脈絡,進行邏輯分析推理,不死鑽牛角尖,不能孤立推斷。 在解答有關文章話題或文章主題等問題時,則可從歸納各段大意着手,注意各段的主題句,通常位于句首或句尾的位置。
(3)如果能加快完形填空部分(10%)以及詞彙和語法部分(15%)的答題速度,則可節約出部分的寶貴時間來做閱讀理解的題目。因為與前兩部分相較,閱讀理解部分(20%)所占的篇幅最長,在總分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個重要内容是擴大詞彙量。其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詞彙量決定了你的閱讀理解能力,詞彙量越大,你閱讀得越廣,視野就越開闊,你閱讀理解的得分就越高。
2. 有限的詞彙量必然會影響你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生 詞的含義隻有在上下文中才能完全展現出來,并易于被識記、理解、掌握。換句話說,是上下文給某個詞以特定含義,而這個特定含義往往是字典無法提供的。有的人或許會說,我查了字典,而字典裡給的解釋不是這樣的或者有所區别。這就是因為你孤立了單詞與具體語境之間的關聯。所以我們鼓勵學生背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因為這樣記單詞是最有效的,對單詞的運用是最靈活的。要求學生在上下文中理解并掌握詞彙和短語。
3. 多讀是擴大詞彙量的最好的方法。不僅要讀不同體裁的書和文章,而且要多接觸不同題材,才能适應考試的需要。
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詞。大綱中規定允許有3%的生詞,也就是說2000個詞中允許有60個左右的生詞,但一般不會有這麼多的生詞。有的人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字典,有的則讀完一兩頁後查字典,有的人則完全不管生詞。其實閱讀中遇到生詞隻要不影響你對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一般應該繼續往下讀。如果生詞的确影響你對内容的理解,查字典當然是一種辦法,但很不方便,而且頻繁地查字典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影響對文章内容的整體理解。所以在平時閱讀時,遇生詞最好的方法是通過上下文猜測。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沒有生詞的另一種說法,即找同義詞。有時上下文會對一個生詞作解釋,或者提供一些暗示。
(2)看看生詞在文章中的詞性,即看這個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或其他詞類。另外再看看這個詞在文中與哪些詞搭配使用,再根據自己的其他知識,就可以進行正确的猜測。
(3)分析生詞的構成,尤其是詞的前綴和後綴。英語中很多詞都是加前綴或後綴變來的。比如你認識這兩個詞write和similar,根據前綴re-和後綴-ity的含義,你就可以準确地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這兩個詞的意思。
(4)看看同一生詞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現,把兩處的語境相比較,也許能更加準确地猜出詞義。